「隨筆」隱形
如果有一個願望成真的機會,我希望隱形。不是想透過透明身體然後作奸犯科、為非作歹。而是只要生活在與人相處的環境,就一定要溝通、磨合。而人際關係對我來說就是煩惱的開始。今天就寫一寫。
小時候以為與人溝通對我善於說故事的嘴巴應該如魚得水,我只是希望有同伴同行,如果獨自一人,就會把思緒放在時刻警惕周圍環境,高度戒備的狀態。
至於為什麼要如此緊張?因為我不想有任何自己控制範圍之內的意外出現。所以沒有同伴聊天的話,我就會留意環境和周邊動態。如果有同伴的話,下意識我就會依靠同伴,例如獨自旅行時,我會時刻警惕着,留意要下車的站;但有同伴同行時,我就會下意識把這個責任交給他,覺得他會去留意。然後為了強化和同伴間的友誼,務求令自己安心,就會開始講故事,希望在短時間內建立一種互相明白的共鳴。這樣做的話,感覺對方會對我更加信任,而令我更加安心。
當然,我不是故意因為安全感而要講故事,只是因為剛好有個對象、剛好我有很多想法。和普通人一樣,見到朋友就自然有話要聊。只是後來回想,對於把話講出來,我更喜歡把話藏起來。比起分享故事得到的安全感,把話隱藏在心裏,沒有人知道更加安全。所以由此推算出,見到朋友會急不及待地說話這個行為,其實是我填補自己的不安感的做法,因為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,令別人了解自己,我認為可以令對方安心,從而更加相信我。對方信任我,我的安全感就更加大。
就是說,如果是和一個令我感到完全安全的對象,我是不會說話。例如和我媽在一起,我是完全不需要說話。
有朋友陪伴交流想法當然是好,但原來我更喜歡獨處。
因為本來個人取態就偏向不說話的原故,所有要和人相處、交流,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迎合別人的選擇。說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對我來說不算困難,但會這樣做是因為想討好對方。因為想在人際交際關係中得到好處才做。
而因為要迎合別人,我不會把自己的需要講出口。因為不知道對方的接受程度,如果有問題都會傾向自己解決。當與人交往時,我就覺得不需要太認真把我的想法和底線表達,順其自然就好。反正認真嚴重的事,都不會是由朋友掌握着控制權,最後都要我自己負責。太嚴肅認真的態度,可能會令人卻步,把對方嚇退。
因為不想對方令對方感到不舒服。如果有兩方之間,要有一方虧蝕,我來擔當就好。
而且因為不想為難別人,我不會容易說出自己真實想法,因為會有他人不認同的風險,所以事情的選擇,都以他人取態為上。
在表面看來,做到面面俱圓、能說出有趣的話題、不會麻煩別人、肯虧蝕、容易溝通,的的確確就是個萬人迷。至少我不想自己為別人帶來負面印象,所以會力求做個社交能力好的人。
但這不是真實的我。
經過這幾年的獨處,我發現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和學習效能更好。有更多思考時間。這種生活比起與人交往時期更加令我享受。
成為不了真實的自己就算是有別人相伴,也是寂寞。
如果可以隱形,就不需因為有一個人軀殼,遵守着人際關係的規則。
如果可以隱形,就不用擔心會不會不合乎他人的期望,而做出不合乎自己意願、迎合他人的事。
如果可以隱形,就不用怕講出自己想法,會被人討厭的時候。我無意要建立權力去取得別人的認同。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經過深思熟濾,我已經拒絕了大部分的社交邀請,一來其他人本來對我的印象是行動自如的容易溝通者;和如今行動不利索,出入要依賴輪椅的傷殘人士成一個明顯對比,我不知道人們的接受能力,而且我不想再如以前一樣花費唇舌解釋着自己。事實上,真的有從前的朋友說接受不了。(如果你想知道,她先是和我說接受不了我的腦腫瘤做成的殘疾,然後想見面。我已經直接了當拒絕。)
如果有人的情況下,我都會選擇令對方感覺良好,因為以後可能會與之相處,太直接表達自己想法,可能不是太適合。這是一種長線部署的思維。當中的關照對方的動機,其實是令我感到安心。如果做不到他人的期待,我就有種未完成任務的不安,有一種對別人有所虧欠的想法。
這樣的想法非常有毒,我可不是聖誕老人,別人許什麼願都要去滿足。我也有自己的取向選擇想要做的事。當面對別人的要求,而不合乎我的意願,當面拒絕其實是非常困難。唯一折衷的方法就是不與人接觸,見不到面,就不用滿足他人的要求。
這種「斬腳趾避沙蟲」的做法是極端,但有效,何況我喜歡獨處。就不需要對見人的想法有牽掛,從此就順理成章地享受着這種「隱形」的生活。
今篇完!歡迎請我喝杯咖啡、訂閱、心、likecoin!
https://www.buymeacoffee.com/fionkwankwan
隐形生活听起来不错,至少可以避免尴尬的社交场合,省下更多时间给自己好好思考!(¬‿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