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日常」聊一下關於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
我沒有特定一個專題去發展我的寫作,因為我沒有什麼專業,而個人的文化造詣還有十萬里可以進步的空間,現在寫出來的都只是個人意見,並不一定正確。有時發佈之後我就不會再看,因為總會覺得太過赤裸而感到不好意思。今次寫一下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。
現時每個星期,我都會要求自己最少發佈一篇文章,有時心血來潮就不限只發表一篇。我喜歡和人交流自己的思想,而我的想法未必每次都可以找到適合這個話題的朋友傾訴。和朋友見面,多數我都是一個相對的傾聽者,多於是一個講者,因為我會好奇其他人是怎樣生活,朋友亦都要傾訴的需要。一個想講、一個想聽,這樣就剛好滿足大家的期待。
同時我偏好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多於直接口講出來。用文字表達可以為自己的想法進行修飾,令想表達的內容更加銳利、更加直接,免去因口誤或當時的情緒而令想表達的事產生曲解。而且透過文字表達可以和更多人交流想法,接觸到的人更多。因為這個原因,每次打文章之前,我都會「自我審查」這個想法是否合理、客不客觀。務求令我的想法做到多數讀者都能理解。這並不是說文章會失真,相反是代表想法已經進行多次「過濾」而變得真實和重點。希望做到多數讀者都能理解我表達的事就是我的目標。
早在2021年medium寫文時,我就會在標題表明是什麼類別。主要分別寫過「隨筆」、「日常」、「小小說」、「讀、觀後感」(如果還有其他的類別就是我忘記了)。而我認為最好發揮的就是「隨筆」,最難寫的就是「讀、觀後感」。然而最多人看的偏偏是「讀、觀後感」。
「隨筆」
首先講「隨筆」。其實就是想到什麼、寫作靈感來了就寫的出品。而多數題目我都是半夜醒來,想要再次返回夢鄉蓋上眼睛時想到。當我醒來後發現天還沒有亮,就想閉上眼令自己可以繼續訓着。但都不會太過順利,這時就會想一下,有什麼想法足夠發揮可以寫一篇文章出來。如果想要好的題目就會先記在iPhone備忘錄。例如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昨晚想到,之後記錄在備忘錄。關於這篇文章的內容其實一直都有一個想法在腦海縈繞着,想法包括「怎樣想到寫什麼題目?」、「什麼題材最多人看?」所以就順理成章成為今日的題目。
「日常」
而「日常」就是次於「隨筆」,我覺得第二好發揮的類別。這是記錄一些生活上遇到的人和事,都是有根據,所以都算好寫。而我做的記錄發生什麼,再加上我的感覺。把事情記錄下來不難,為了更加具體令人容易明白,我都會把自己的感覺和想法盡量詳細描述下來。我希望做到不至於太過暴露自己感覺而令文章趨向一個奇怪角度(?)這就是我要「自我審查」的原因。
「小小說」
之後就是「小小說」。多數是一篇2000-4000字文章。先有一個想要傳遞的訊息,作為故事的主旨。之後透過創造的故事把想要講述的喻意說出來。多數故事都有部分是我的親身經歷,或者根據我的感受去創作一些事件,作為故事內容。創作故事的樂趣在於沒有一個標準表明這件事是對還是錯。假如說我在故事中創作主角是個劫匪,而這只是故事。相反我如果寫自己盜竊了,那麼我就是犯罪。
於我而言,多數寫故事都要一個想要表達某個概念的強烈想法作為動力,才會有創作一個故事的慾望。這些時候不是經常會出現。
「讀、觀後感」
最後就講一下「讀、觀後感」,這是類別是我閱讀了一本書、觀看了一個影集,甚至歌詞分析(歌詞分析我標記在「隨筆」,但還是屬於我對作品的評論)的感想。
對於我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難寫的類別,要把大量內容的感想濃縮在一篇2000-4000字的文章內,還要包括簡介。而應該要把故事內容透露多少?應該把大概內容概括地講、還是要保留一些讓讀者自行去發現?如果講太少又達不到我想要表達的意思,表達不到我寫評論的初衷。
但是原來有很多人會google書本和劇集的觀後感。我指的是有很多人主動尋找和閱讀千字文去了解想要看的書、影集的故事。這對於沒有一大班固定讀者的筆者來說有如天降甘露(在數量和對我的影響力如是)。
經過大量的輸入,要精簡自己的想法、感受,再輸出為一篇10分鐘內(因為我不會閱讀少於3分鐘,多於10分鐘的文章。所以我寫的文章都是10分鐘內可以閱讀完成)可以閱讀完的文章實在困難。(昨天剛剛看完了三十集的《繁花》 ,非常合口味,正在想要不要寫觀後感,寫影評實在不是我強項。)
關於怎樣決定寫什麼題材主要是寫文當下有的靈感,如果心中有多於一個題材我就會寫想法較為成熟的一個。至於準備時間的話,「隨筆」前置的時間最少;「讀、閱後感」為最多,所以多數文章都是「隨筆」。
我喜歡寫文,用文章表達自己的想法。感謝一直以來閱讀文章的各位。始終有人閱讀才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。我還會繼續發佈文章,歡迎繼續支持:)
今篇完!歡迎請我喝杯咖啡、訂閱、心、likecoin!
https://www.buymeacoffee.com/fionkwankwan